馬爸爸的阿里爸爸旗下的淘寶,阿里巴巴,支付寶都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工具,但是2021年以來,因壟斷行為被調查,那么壟斷行為如何處罰呢?我們一起來看一下。
2021年4月,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集團)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“二選一”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開展行政指導,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、全面自查整改,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。
三年來,市場監管總局加強對阿里巴巴集團合規整改的督導,對整改落實情況開展深入核查,并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執法效果評估。
從核查和評估情況看,阿里巴巴集團按照《行政處罰決定書》《行政指導書》要求,全面停止“二選一”壟斷行為,嚴格規范自身經營行為,認真落實平臺主體責任,健全企業合規管理制度,提升平臺內商家和消費者服務水平,合規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,網絡零售市場環境得到改善,公平競爭秩序有效恢復,市場發展空間不斷拓展,平臺間競爭活力明顯提高,平臺經濟發展質量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。
下一步,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阿里巴巴集團持續規范經營,進一步提升合規質效,加快創新驅動發展,不斷提升服務水平,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、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。
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,平臺經濟有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,平臺經濟健康發展,可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、鼓勵和支持,當前推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已成社會各界的統一認識,這將促使平臺經濟走得更快、更穩、更好。
壟斷行為會受到的處罰主要包括罰款和可能的吊銷營業執照。具體處罰措施根據壟斷行為的具體情形和嚴重程度而定。
一、罰款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的相關規定,對于壟斷行為,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,沒收違法所得,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。具體情形包括:
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,按照上述標準進行罰款。
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,同樣按照上述標準進行罰款。
如果經營者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,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。此外,如果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,反壟斷執法機構也可以對其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二、吊銷營業執照
對于情節嚴重的壟斷行為,如價格壟斷、限制產量、劃分市場等嚴重損害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的行為,反壟斷執法機構可能會采取更嚴厲的處罰措施,包括吊銷營業執照。這意味著涉事企業將被取消經營資格,無法再繼續從事相關經營活動。
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及相關法規、規章規定,對壟斷行為作出相應行政處罰:
(1)壟斷協議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56條規定,經營者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,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,沒收違法所得,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,上一年度沒有銷售額的,處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;尚未實施所達成的壟斷協議的,可以處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。經營者的法定代表人、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對達成壟斷協議負有個人責任的,可以處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。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,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改正,可以處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;情節嚴重的,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可以依法撤銷登記。
(2)濫用市場支配地位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57條規定,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,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,沒收違法所得,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。
(3)違法實施集中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58條規定,經營者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,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的,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、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、限期轉讓營業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,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;不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的,處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。反壟斷執法機構確定具體罰款數額時,將綜合考慮違法行為的性質、程度、持續時間和消除違法行為后果的情況等因素。
我們用專業的法律知識,相似判例來幫您解答,快速達成您的訴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