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暴男助教李明不僅有著光鮮的職業(yè)生涯,還在朋友圈里被大家稱為有責任心的好丈夫。然而,2019年開始,小紅在入院后,向醫(yī)院求助,才揭開了李明暴力的冰山一角。就在外人看來,他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好丈夫,背地卻對小紅展開了長達數(shù)年的精神和身體虐待。經(jīng)過幾次小紅的反抗,她選擇了投訴,然而家庭暴力的隱蔽性讓她的控訴并不容易。 遇到類似的家暴案件,首先一定要先進行法律咨詢,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,法律咨詢電話4008865736
若遭遇家暴想要起訴離婚,可按以下步驟進行:首先,收集證據(jù)至關重要,如醫(yī)院的診斷證明、傷情照片、報警記錄、證人證言等,這些能有力證明對方存在家暴行為。其次,準備好相關訴訟材料,包括起訴狀、身份證、結婚證以及收集到的家暴證據(jù)等。起訴狀應明確寫明離婚的請求、家暴的事實及證據(jù)等內容。然后,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,一般是被告住所地或經(jīng)常居住地的法院。法院在受理案件后,會進行審查并安排調解。如果調解成功,雙方達成離婚協(xié)議,法院會出具調解書;若調解不成,法院將進入審理程序,通過開庭審理等方式對案件進行全面審查,最終作出離婚判決。在整個訴訟過程中,要保持冷靜,積極配合法院的工作,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在娛樂圈,蔣勁夫曾被爆出對女友實施家暴,他的外表看似陽光帥氣,形象良好,然而私下卻對親密愛人拳腳相加。于震也曾被前妻控訴家暴,在大眾眼中,他可能是演技派的演員,塑造過諸多正面形象,可誰能想到家庭生活中竟有如此暴力的一面。
這樣的事情不止發(fā)生在名人身上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周圍,也有這樣的例子。有的男人在鄰里間有禮貌、熱心腸,在同事朋友面前大方得體、風趣幽默,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好男人。但回到家中,面對自己的妻子兒女,稍有不順心就大發(fā)雷霆,甚至動手打人,對家人造成了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。這些家暴者用虛偽的外表騙過了眾人,卻讓身邊最親近的人生活在痛苦與恐懼之中,他們的 “好男人” 形象宛如泡沫,一戳即破,背后隱藏的是令人發(fā)指的暴力行徑,而這種表里不一的現(xiàn)象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警惕。
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,他們在外面表現(xiàn)得堪稱完美。就如隔壁的老張,在鄰里間是出了名的熱心腸,哪家的水管壞了,他二話不說就帶上工具去幫忙修理;小區(qū)組織的公益活動,他總是積極參與,忙前忙后;在同事眼中,他工作認真負責,業(yè)績出色,還時常幽默風趣地分享生活趣事,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極具魅力的人。還有社區(qū)里的小李,對長輩恭敬有禮,見面總是熱情地打招呼、噓寒問暖,對待小孩子也格外親切耐心,會陪著他們玩耍嬉戲,周圍的人無不夸贊他善良懂事。這些家暴者善于偽裝,用和善、友好、正直等正面形象精心打造自己的 “完美人設”,贏得了他人的好感與信任,讓人很難將他們與家暴的惡行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然而,當他們回到家中,卻仿佛變了一個人。老張會因為妻子飯菜做得不合口味,就大發(fā)雷霆,將碗筷摔得滿地都是,對妻子惡語相向,甚至拳腳相加;小李則會因一點瑣事就對父母橫加指責,稍不順心便推搡打罵,完全不顧及親情和家人的感受。他們在家中肆意發(fā)泄著自己的情緒,對家人進行身體上的毆打、踢踹,造成淤青、傷痕累累;用惡毒的語言辱罵、詆毀,給家人帶來心理上的創(chuàng)傷;還會通過冷戰(zhàn)、限制自由等精神暴力手段,讓家人陷入恐懼和絕望之中。這種對外與對內的強烈反差,讓家人生活在痛苦的深淵,也讓我們看到了家暴者真實而猙獰的一面。
傳統(tǒng)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為家暴者的 “雙面” 行為提供了掩護。“家丑不可外揚” 的古訓深深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,受害者往往因為顧及家庭的名聲和面子,選擇默默忍受家暴的痛苦,而不愿向外界透露。他們害怕公開家庭矛盾會遭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和非議,認為這是自家的私事,應該關起門來解決。例如,一些女性在遭受丈夫的毆打后,即便傷痕累累,在面對親戚朋友的詢問時,也只是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,擔心說出實情會讓家庭蒙羞。同時,“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” 等觀念也讓外人覺得夫妻間的爭吵打鬧是正常的磨合過程,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已經(jīng)演變成了嚴重的家庭暴力行為。這種傳統(tǒng)觀念的束縛,使得家暴者能夠在外界的不知情下,繼續(xù)維持其好男人的形象,而受害者則在黑暗中獨自承受著傷害。
從心理層面來看,家暴者存在多種問題導致其 “雙面” 表現(xiàn)。許多家暴者具有強烈的控制欲,他們試圖通過暴力手段來掌控家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,使其完全服從自己。在外面無法施展這種控制欲時,他們就會壓抑自己,表現(xiàn)出正常甚至討好的一面;而回到家中,面對熟悉且自認為可以掌控的家人,便毫無顧忌地釋放內心的惡魔。例如,有的家暴者會限制妻子的社交活動,不允許她和朋友聚會或參加工作培訓,一旦妻子違抗,就會遭受暴力。此外,家暴者往往存在自卑心理,他們在外面可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,通過塑造好男人形象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。但內心的自卑又讓他們在家庭中變得敏感易怒,通過對家人施暴來顯示自己的權威,彌補內心的缺失。而且,這些人普遍情緒管理能力較差,無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,在外面還會有所克制,回到家后就將家人當作情緒的垃圾桶,稍有不順就以暴力的方式宣泄情緒,從而呈現(xiàn)出對外對內截然不同的兩種形象。
家暴給受害者帶來的是難以磨滅的身心雙重創(chuàng)傷。身體上,他們遭受著毆打、踢踹、掐擰等暴力行為,導致淤青、傷痕累累,嚴重的甚至會骨折、內臟受損,身體機能下降,長期處于痛苦和疾病的折磨之中。就像那位被丈夫家暴 16 次的謝女士,肋骨骨折,十二指腸被污染,小腸梗阻掛著糞袋,腎、胰、肺等內臟受到不同程度損傷,生活陷入了無盡的深淵。心理上,受害者更是苦不堪言。他們時刻生活在恐懼之中,不知道何時會再次遭受暴力,精神高度緊張,如同驚弓之鳥。長期的家暴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,自我認同感極低。抑郁情緒也如影隨形,對生活失去興趣和信心,看不到未來的希望。許多受害者還會出現(xiàn)創(chuàng)傷后應激障礙,時常回憶起遭受暴力的場景,陷入痛苦的回憶中無法自拔。而且,由于家暴者的控制和威脅,受害者往往與外界隔離,社交圈子逐漸縮小,失去了朋友和親人的支持,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,這種身心的雙重折磨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的人生軌跡。
家暴問題絕不是個人的隱私或家務事,而是整個社會都應當高度關注并積極解決的嚴峻問題。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,不能對身邊的家暴現(xiàn)象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。要從自身做起,摒棄傳統(tǒng)觀念中的糟粕,樹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和道德觀,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權利和尊嚴。
社會各界應加強合作,形成全方位、多層次的反家暴網(wǎng)絡。政府部門要持續(xù)完善法律法規(guī),加大執(zhí)法力度,確保家暴行為得到應有的懲處;社會組織要充分發(fā)揮專業(yè)優(yōu)勢,為受害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;媒體要持續(xù)發(fā)揮輿論監(jiān)督和引導作用,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家暴的危害,營造全社會共同反對家暴的良好氛圍。
我們要鼓勵受害者勇敢地站出來,打破沉默,不再獨自承受痛苦。同時,也要對家暴者進行教育和改造,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和溝通方式,摒棄暴力行為,重新回歸健康、和諧的家庭生活。
只有當全社會都行動起來,共同努力,我們才能真正地讓家暴無處遁形,讓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與溫暖,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安全、穩(wěn)定、和諧的環(huán)境中生活和成長,共同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。
我們用專業(yè)的法律知識,相似判例來幫您解答,快速達成您的訴求
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(guī)、政府官網(wǎng)及互聯(lián)網(wǎng)相關知識整合。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,我們將按照規(guī)定及時處理。